近期,铜价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一方面,基本面原料紧张的逻辑依然存在,对铜价构成支撑;另一方面,宏观因素如美国经济数据、美联储政策动向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也对铜价产生影响。
周二沪铜主力高开走弱,盘中转跌势,截止11:00最新报价每吨77070元,下跌330元,跌幅0.43%。现货长江1#电解铜均价为7719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60元/吨,升水90元/吨。现货市场交易节奏保持平稳,持货商继续挺价出货,下游贸易商入市增多,刚需交易相对积极。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美国1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数量远不及预期,但失业率降至去年5月以来新低,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仍具有一定的韧性。同时,美联储公布的通胀预期数据显示,一年期和五年期通胀预期均持稳或上升,这可能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产生一定影响。在国内方面,春节因素推动了1月CPI涨幅扩大,而中国政府推动的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则持续加码,市场信心回暖趋势明显。这些因素为铜价提供了一定的宏观支撑。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本周包括通胀数据在内的美国多项重要数据将陆续出炉,且美联储主席将发表讲话,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也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对铜价产生短期波动影响。
从基本面来看,智利作为全球头号产铜国,其铜产量在2024年增长了4.9%,达到550万吨。尽管智利产量有增加势头,但国内铜精矿供需紧张的局面并未出现缓解反而愈发严峻。标准干净铜精矿TC周指数落至负值,冶炼厂对负数价格持谨慎态度,后续仍需跟踪精铜生产是否受到冲击。此外,节后国内精铜社会库存如期大幅累积,但供应端在1、2月份国内精铜产量大概率实现“开门红”,这可能对铜价构成一定的压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库存累积和产量增加对铜价构成压力,但基本面原料紧张的逻辑依然存在。上游积极开工继续压制铜精矿TC报价,再次出现负数情况,这显示出原料供应的紧张程度。同时,节前及当下铜价上涨支持了较高的精废价差,炼厂积极拓展废铜原料,这也对铜价构成一定的支撑。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铜价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韧性。尽管供应端产量增加和库存累积对铜价构成压力,但基本面原料紧张的逻辑依然存在,且宏观因素如美国经济数据、美联储政策动向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铜价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预计铜价回调空间不深,关注回调后的买入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仅代表一种观点,实际铜价走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经济形势、供需关系、政策变化等。因此,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谨慎评估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