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丰田汽车与申能股份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车载镍氢电池在电力调频领域的梯次利用技术。此次合作不仅标志着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进入新阶段,更折射出跨国车企与本土能源巨头在“双碳”目标下的深度协同。
技术积淀:近30年镍氢电池应用经验转化
丰田自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HEV车型普锐斯以来,已在镍氢电池领域积累近30年技术经验。其车载镍氢电池以高安全性(通过针刺不起火测试)、长循环寿命(超10,000次)和低温稳定性(-30℃容量保持率85%)著称,累计装车量突破2000万台。此次合作将重点开发该技术在电力调频场景的应用,利用其快速充放电特性(响应时间<20ms)平抑电网频率波动。
场景突破:梯次利用构建储能新生态
根据协议,双方将分三阶段推进技术落地:
1、技术验证(2025-2026年):在申能外三发电基地建设示范项目,测试退役电池模组在调频辅助服务中的性能;
2、商业推广(2027-2028年):开发标准化储能集装箱产品,单机容量达1MW/2MWh;
3、规模应用(2029年起):目标覆盖长三角地区10%的调频市场需求,预计减少燃煤机组调频碳排放超50万吨/年。
申能股份董事长华士超表示:“电力调频对电池的瞬时响应能力要求极高,丰田镍氢电池的技术特性与这一场景高度契合。”
本土化战略:全产业链深度协同
此次合作是丰田“更中国”战略的关键举措:
研发本土化:在江苏常熟设立联合实验室,引入中日技术团队开展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
生产本土化:利用申能旗下临港燃机基地的储能产线,实现电池模组本地化组装;
服务本土化:接入申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储能电站与电网调度的智能协同。
申能股份总裁李永刚透露:“双方已就电池健康度评估算法达成专利共享协议,该技术可使退役电池剩余价值提升40%。”
行业影响:标准制定与商业模式创新
此次合作将产生两大行业标杆:
标准体系:联合制定《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填补国内空白;
商业模式:探索“车电分离+储能租赁”新机制,车主可通过电池梯次利用获得额外收益(预计年化收益率6%-8%)。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指出:“该模式若成功推广,可使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2.3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发展。”
风险与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项目仍需突破三大瓶颈:
1、技术适配:需解决电池组不一致性管理难题(单体电压偏差需控制在±5mV内);
2、成本控制:当前梯次利用电池成本约0.8元/Wh,需降至0.5元/Wh以下才具商业竞争力;
3、政策壁垒:电力调频市场准入需通过华东能监局的严格技术审查。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3000GWh(2025年预测),梯次利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1800亿元。丰田与申能的合作,不仅为退役电池找到了高附加值出口,更开创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技术反哺+生态共建”的新模式。这场由电池技术革新驱动的能源革命,或将重塑全球储能产业格局。
(本文信息综合自丰田中国、申能股份公告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实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