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伟股份(300919)通过互动平台披露,其固态电池用前驱体已通过多家电池厂商认证,并实现几十吨级供货,产品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主流技术路线,技术适配性行业领先。
一、技术突破:超小粒径+高镍材料,适配全技术路线
中伟股份固态电池前驱体核心技术聚焦两大方向:
▶超小粒径设计:公司已量产“超小粒径富锂锰基材料前驱体”,粒度低至1.8微米,远超行业常规水平(传统多晶产品粒度10-15微米)。该设计可精准适配固态电解质粒径,优化锂离子传输效率,解决全固态电池正极迂曲度过高导致的阻抗问题。
▶高镍材料体系:产品以8系(镍含量90-94%)、9系(镍含量94-97%)超高镍材料为主,能量密度上限达220mAh/g,较5系、6系中镍材料提升10%-15%。高镍材料可降低钴用量(钴为成本最高金属),兼顾高能量密度与低成本优势。
二、市场应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双驱动,需求爆发在即
中伟股份前驱体已切入固态电池两大核心场景:
▶新能源汽车:半固态电池率先装车(如蔚来ET7搭载150度半固态电池,续航超1000公里),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2030年量产。公司高镍前驱体能量密度突破350Wh/kg,向400Wh/kg进发,匹配车企长续航需求。
▶低空经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超400Wh/kg,公司超小粒径前驱体已向国际知名eVTOL企业批量供货,助力其商业化进程。
客户布局:
▶国内: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合作,覆盖半固态电池验证及全固态电池预研;
▶海外:与SK、特斯拉等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印尼基地保障镍资源供应稳定性。
三、行业地位:全球出货量第一,政策红利加速技术落地
中伟股份在固态电池前驱体领域的优势体现在:
▶产能与成本:2023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全球第一(342亿元营收),连续多年稳居榜首。通过“原矿冶炼-原料精炼-终端回收”产业链闭环,镍自供率提升至35%以上,单吨成本较外购降低0.7-1.0万美元。
▶政策支持:国家工信部将固态电池纳入新型储能重点攻关方向,并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等标准,推动技术规范化。中伟股份作为核心材料供应商,受益政策驱动下的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容。
四、未来展望:全固态电池量产在即,中伟股份技术红利待释放
随着全固态电池2027-2030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中伟股份已布局下一代技术:
▶硫化物电解质适配:开发高离子电导率前驱体,解决硫化物成本高、界面稳定性差问题;
▶富锂锰基材料:推进9系超高镍产品量产,能量密度目标突破500Wh/kg;
▶海外资源扩张:印尼四大基地保障镍资源供应,摩洛哥基地布局海外前驱体生产,强化全球竞争力。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