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指出,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展现出强劲韧性。
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与国内产业创新升级形成双轮驱动,为有色金属等上游原材料领域释放积极信号。
全球制造业活动回暖为出口提供支撑。亚洲、非洲3月制造业PMI处于扩张区间,推动我国对两地出口分别增长7.8%和12.5%。欧盟和英国消费支出回升带动需求,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增长。这一趋势表明,国际产业链修复背景下,有色金属作为工业基础材料的需求持续升温。
国内高端制造与绿色转型动能显著。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四年增长,一季度增速达10.8%;专用装备出口连续九年攀升,增幅16.2%。新能源领域表现尤为突出,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43.2%、18.8%和8.2%。这些产业的扩张直接拉动锂、钴、镍等电池金属及铜、铝等结构材料的消费需求。
传统产业通过模式创新焕发竞争力。玩具、服装行业采用“小单快反”模式,将交货周期压缩至一周以内,推动出口效率提升。国货潮品在海外市场赢得认可,如对欧盟体育用品、东南亚化妆品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此类消费品生产涉及锌、锡等金属加工需求,侧面反映下游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
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进出口额达1.71万亿元,占外贸比重提升至16.6%。制造业产品占比超九成,其中平板显示模组、汽车零配件、锂电池对东盟出口增速均超20%,自东盟进口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纺织原料等同步增长。
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出口成为亮点。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激增43.9%,其中纯电动、插混车型分别增长16.7%和1.6倍。动力电池出口量达61.5GWh,同比增幅91.2%,占同期销量超两成。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我国通过市场多元化布局和产业链合作增强韧性。内需市场与全球绿色转型的双重机遇下,有色金属行业有望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等赛道持续受益,以创新驱动应对供需结构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