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锂、钴、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极高。锂资源方面,尽管我国储量相对丰富,但利用率偏低,对外依存度约为58%,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钴资源方面,我国储量匮乏,依存度更是高达98%,主要依赖刚果(金)。镍资源方面,我国消费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86%以上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这种高度的对外依存度使得我国资源进口面临诸多风险。海外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进口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全球风险频发,如地缘政治冲突、资源民族主义兴起等,都可能对我国的资源安全和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此外,我国矿产精炼加工环节的核心地位也面临挑战。美国及其盟友正在积极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本土化、多元化,以减少对我国的依赖。资源国也倾向于减少原矿出口,增加国内加工环节,以最大化资源价值。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对资源进口的难度。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海外布局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海外矿业巨头手中,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关键矿产企业海外投资还面临政治和治理风险。由于跨国经营经验不足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例如,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就曾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我国企业剥离其在当地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
此外,在锂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虽然国内储量丰富,但由于资源禀赋不佳、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等因素,锂资源的自给率仍然不足。一旦国际锂价上涨或供应中断,将对我国的锂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需注意的是,运输也是影响价格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如若国际海运航道不畅,加之近年来中东战事吃紧,增加了海运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我国海运供应链的风险。特别是关键矿产资源如镍、钴的进口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等海上“咽喉要道”。一旦这些航道受阻或发生突发事件,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构成重大威胁。
在电池回收方面,尽管这是关键矿产资源的重要补充途径,但我国的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完善。缺乏专门立法导致大量退役电池流入小作坊进行非法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整体而言,我国锂、钴、镍资源的高度依赖进口使得我国产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为了保障资源安全和产业发展,我国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资源储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及完善回收利用体系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