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及节后初期,金属市场的基本面呈现出供给维持而消费疲弱的态势,这直接导致了节后累库预期的增强。从不同金属品种来看,市场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趋势。
铜市场
全球铜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在春节期间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进口铜精矿现货TC指数转负,意味着冶炼企业在购买铜精矿时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这直接压缩了冶炼利润,导致矿产粗铜产量受限。废粗铜成为了铜供应的主要增量来源,但由于1月反向开票政策的执行,预计废铜供应将有所减少。此外,季节性检修也可能导致国内电解铜产量有所下滑。尽管整体产量仍处于高位,但消费端的疲软使得累库风险加大。节前下游企业陆续进入春节假期,开工率处于低位,这使得铜的消费受到严重抑制。但铜金属抗跌性和上涨韧性在此刻体现出来,节后沪期铜先跌后涨,涨势可期。
铝市场
与铜市场相比,铝市场在节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减产。电解铝产能维持高位,但由于假期的影响,下游企业减停产较多,这使得铝的需求受到冲击。此外,氧化铝价格的下行使得成本端的支撑松动,短期内铝价可能承压。尽管供应充足,但需求的疲软使得铝市场同样面临累库的风险。
锌市场
进入1月后,锌市场的供应紧张预期逐渐兑现。国产锌精矿加工费修复至2000元/吨以上,进口锌精矿加工费也转正,这意味着原料不足对炼厂生产的限制有所减弱。炼厂利润有所好转,春节期间多维持正常生产。然而,需求端的表现并不理想。由于消费不佳以及春节放假的影响,多数下游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供增需弱的格局使得锌市场同样面临较大的累库风险。
铅市场
在铅市场中,原生铅炼厂多维持正常生产,但再生铅炼厂则因环保管控和原料限制而停产放假较多。考虑到废电瓶回收商的复产时间晚于炼厂端,铅的供应在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这使得铅价整体呈现出易涨难跌的态势。尽管需求端同样受到春节放假和消费不佳的影响,但供应端的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对铅价构成了支撑。
综上所述,春节期间及节后初期金属市场的基本面呈现出供给维持而消费疲弱的态势。不同金属品种在供应、需求和成本等方面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趋势。这使得金属市场在短期内可能面临较大的累库风险和挑战。未来随着下游企业的陆续复产和消费需求的逐步恢复,金属市场的供需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